a

最早养鱼法是谁|古代养鱼法

1. 最早养鱼法是谁

湖州淡水渔业历史悠久。在距今5300多年前的邱城遗址和4700多年前的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当时使用的捕鱼工具。

相传2500多年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在太湖水域建池养鱼,创造了拦箔养鱼,我国最早的养鱼专著《养鱼经》就是以他的方法写成的,德清县的蠡山、长兴县的蠡塘等也用他的名字命名。三国时期,杨俊成在湖州掘池养鱼,培育成青草鲢鳙鱼四大家鱼。

2. 古代养鱼法

古代人不养鱼!鱼都是野生的。

3. 最早养鱼法是谁发明的

养鱼的青水來源,顶好是河水山溪水,活水。养鱼的水来源广泛

养鱼的水有很多来源,通常的就是自来水,其他我们会用一些河里的水,或是地下水,不同的水,进过人工或自然界的处理,所含的物质元素不同,对于金鱼饲养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直接加入到鱼缸中。

水质包括水的含氧量、温度、PH、矿物质以及微生物等几个方面。不同的水源,其不的理化性质也有区别,而水质好坏,又直接影响着金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并与能否养好金鱼关系很大。因此,必须选择好养鱼用水。

饲养用水的选择饲养金鱼的水源较多,并且各具特点,养鱼者可就近取水,但必须合理使用。

一、井水

有深井水和深浅水井水指一般土井、土壤地层的水,井水一般冬暖夏凉矿物质含量丰富,适宜饲养金鱼。浅井水较深井水更适合养鱼。井水使用前须根据地层的深浅,曝晒12~36小时,以利鱼体健康。

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托尔斯泰

二、河流、湖泊

河流,是指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或人工挖出河道。湖泊,是指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露天采矿场凹地积水和拦河筑坝形成的水库也属湖泊之列,称人工湖。河流和湖泊,均属于天然水,取水方便,用之不尽。其水性温和,浮游生物丰富,含氧量高。长用于坑塘池,饲养金鱼使用。

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生命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朱光潜

但这种水的水质较杂,含有大量病毒、病菌、寄生虫或腐化物质。在其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药物消毒、杀病菌、清除寄生虫等,还应经过曝晒、沉淀,清除杂质。达到饲养金鱼标准,方可使用。对于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的水质,不宜采用。

三、泉水

属地下温性水源,水瘦质纯,各种有机物含量稀少,可溶性盐类较多,用泉水养金鱼,生长较慢,使用时应力求水温平衡。

四、蒸馏水

不含氧或含氧很少,不适宜作饲养金鱼的用水,或经过曝晒,待溶氧充足后方可使用。某些金鱼品种对水质的清洁度要求较高,可在其他水中掺用部分蒸馏水。

五、自来水

属人工水源水质比较清洁,含杂质少,细菌与有害物质少,可用来饲养金鱼。但是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较高,直接用来饲养容易引起中毒,因此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去氯处理。自来水去氯有晾晒法和化学法两种方法。晾晒法是将自来水在阳光下曝晒48小时以上(各地可根据水体内的氯气含量而适当延长或缩短曝晒时间)。或在阴天及阳光微弱的天气里存放4~5天,如遇特殊情况,没有备水,须立即用自来水时,可采用化学法去氯。即在每立方米自来水中加入2~3克大苏打(硫代硫酸钠),将水稍加搅拌,30分钟内反应即可完成。经过去氯处理后的自来水用来饲养金鱼是安全的。

4. 养鱼的由来

金鱼的由来   金鱼又叫锦鱼,产于我国,是由野生鲫鱼演变而来的,所以又叫金鲫鱼,是一种美丽的观赏鱼。   我国最早把金鲫鱼单独放养在池中的地方是:宋朝初年(公元968~975年间)嘉兴的金鱼池,宋朝吴越国刺史丁延赞,在嘉兴城外一个池中发现金鲫鱼。   家池养鱼开始于南宋时期(1163年前后),地点在杭州城内的德寿宫。南宋皇帝赵构被辽金追到长江以南后,便建都于杭州,改名临安。在德寿宫内有金鱼池,这也是最早的家养鱼池,后在皇帝的影响下,官员也造池养鱼,出现了一批专门养鱼的人,这时新异的品种开始出现。   盆养时期更加速了金鱼多品种的形成,到了晚清时代中国养殖金鱼又有了新的进展,进入到有意识的人工选种阶段。 据考证,一千五百年前后,金鱼由我国传到日本,开始在大阪附近饲养。17世纪末传入欧洲,19世纪初传入美洲。

5. 养鱼法是谁发明的

养鱼口诀一三五七其实是一种缩写,具体含义为:一天喂一次食,三天换一次水,五天洗一次缸,七天换一批鱼。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鱼的确是不好养

养鱼口诀一三五七,可以总结为勤喂食、勤换水、勤清缸,避免勤换鱼。

一天喂一次食 三天换一次水 五天洗一次缸 七天换一批鱼

6. 最早养鱼法是谁提出的

随着鱼缸的问世,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职业“养鱼达人”,顾名思义就是对于这些鱼类生活习性非常精通熟悉掌握的玩家了。随后更是公布了自己的养鱼心得,那么养鱼有哪些小妙招呢用简单的话来说可以简称为“一三五七养鱼法!”

1:一天喂养投食一次

3:三天换一次鱼缸中的水

5:五天清洗一次鱼缸

7:七天重新买一批鱼

7. 养鱼的称为什么

水产养殖的方式主要有静水池塘养殖、微流水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和湖泊放养以及稻田养殖等,养殖产量以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方式最高,产量可达100公斤/立方米以上,静水池塘产量一般7.5吨/公顷(15亩)以上(即每亩1000斤以上)。

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主要是因为单位水体放养密度高,养殖环境优越,透水产氧量充足,养殖品种优良,投入饲料营养全面。为了提高静水池塘单位水体的产量,我们可以借鉴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条件,设法提高静水池塘的放养密度,营造优越的水环境,选择优良的品种,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1.环境:无论何种养殖方式,要使养殖对象存活,就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水产养殖对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质和水温。

①水质:水产养殖对象必须依赖水来生存,它不仅要在水中栖居,还要在水中生活,呼吸水中的溶解氧,而且还要在水中排泄代谢物。因此,要使养殖对象能存活,更好的生长,就必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维持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主要是设法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养殖对象代谢物,溶解氧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代谢物和养殖对象的生长负相关。

②水温:水产养殖对象几乎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温有着很大关系,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水温的降低而降低,养殖对象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和水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养殖对象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其新陈代谢的能力越强,生长就越快。因此在水产养殖活动中,在养殖对象的适温范围内,要设法提高水温,加快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

2.营养:养殖对象要存活、要生长,就必须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是营养。由于养殖对象的不同,它们对营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自然条件下,鲢、鳙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鳜、鲈以水生昆虫和小型鱼类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我们就要根据养殖对象来选择最适宜的饲料,尽量达到养殖对象的最佳营养要求,这样,才能维持养殖对象的最快生长需要,在具体养殖生产中,不仅要让养殖对象吃饱,还要让它吃好,养殖对象摄食的饲料要最大可能来长肉。

3.品种: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自然条件下,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土著品种,因此,我们在具体养殖过程中,不仅要选择生长、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还要考虑选择品种对环境的适宜性,还要考虑养殖对象的市场情况,更重要的是在确定了要养殖的品种后,必须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场家的苗种。

进行静水池塘养殖,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良的适宜本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然后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优良的水环境,具体就是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代谢物,在养殖品种的适温范围内尽量提高水温;再次,要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时机捕捞销售养殖的产品。

进行静水池塘养殖,选择优良优质的苗种,营造优越的水环境,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这样,就使每个养殖个体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产量要求的是群体的生长量,要提高养殖产量,就必须提高放养量,加大投放密度。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环境优越,水温适宜、营养充足,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因此,适度加大放养密度是静水池塘养殖产量提高的关键。

1.池塘选择:面积5亩以上,池塘可以加注水1.5——2.0米,无渗漏、淤泥少,进、排水方便,有电力保障。

2.机械的准备:每5亩配备自动投饵机一台,1.5千瓦增氧机一台,并配备相应的发电机。

3.池塘的清整:投放苗种之前将池塘水排干,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维修好进、排水系统,整理好电路,设置好增氧机和投饵机。

4.注水:以上工作搞好后就可以给池塘注水,尽量选择干净水源,进水口设置筛网,防止野杂鱼进入。

5.放养:注水达到50厘米深后就可以投放苗种,商品鱼养殖主养的吃食鱼放养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至少应在1000尾/亩以上,每亩可搭配200尾鲢和100尾鳙鱼。放养时间选择在秋末或春初(水温10-15℃左右)为宜。

6.饲料: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加工饲料,必须使配方达到营养全面。没有加工条件的,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的成品饲料。

1.苗种投放技术: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同一品种的规格力求一致。夏花放养量3万——5万尾/亩,并适当搭配鲢、鳙夏花,投放鱼苗前十天清塘,然后注水到50厘米以上,新塘或瘦水塘每亩施有机肥500公斤,力争投放鱼苗时达到枝角类高峰前期,投放鱼苗时进行缓苗合温处理。

2.商品鱼养殖:投放大规格的主养品种密度在1000尾/亩以上,放养前一周清塘,然后注水到50厘米以上,不施有机肥,放养时可以用食盐水在捆箱中浸浴消毒。

3.生态调温技术:鱼是变温动物,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新陈代谢快,生长也就越快。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晨水温较低,下午水温较高,如何使太阳出来尽快提高水温,这就是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单位面积内,水越深,存水量就多,提高同样的水温需要的热量就越多,在同一热源的条件下,持续的时间就要长。

在自然条件下,池塘的水温和气温有着很大关系,另外和光照也有关系,在同一面积情况下,池塘水越浅,太阳出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上升就快,而池塘水越深,水温上升就慢,因此水温和水深呈负相关。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灵活掌握,在养殖前期,即每年的春末和夏初,水深可保持在50——80厘米,到了夏末,水深可保持在1——1.5米,这样可以达到最佳利用气温和太阳调节水温的效果。

另外,在春末和夏初,刚投放的苗种重量较少,池塘单位载鱼量也不是很大,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鱼不断增长,水也逐渐加深,单位面积载鱼量增大,而单位水体的载鱼量还是没有增加。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前期切忌水深超过1米,水深水温升高慢,鱼类生长就慢,如果水较浅,水温升高快,延长了鱼的最佳生长时间,从而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4.生物调水技术:池塘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它们分解鱼类的粪便,将有机质变为无机质,给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浮游植物不仅生产氧气,还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为了加快这个有益的过程,可以定期给池塘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并在饲料中添加有益菌类,最大限度的减少鱼类代谢产物的存在。

5.机械增氧技术:静水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在自然条件下一是靠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另外是水中的浮游植物生产。而静水池塘要高产,就必须用增氧机来机械增氧。

增氧机的具体开启办法是:晴天中午可以开启半小时至1小时,晚上22:00时或半夜开启到早晨太阳出来,阴雨天不定时或全天开启。

5.自动投喂技术:配置自动投饵机,根据池塘存鱼的总存量,确定全天总投喂量,分配每次的投饲量,调整好投饵机,每次投饲时间在30——40分钟,每日投喂2——4次,投喂量根据水温按鱼体重的2%——5%投喂。

商品鱼养殖,投放密度比较大,一开始就可以使用自动投饵机驯化,先少量长时间投喂,待鱼全部上浮摄食后正常投喂。

鱼苗养殖,投放密度是常规的许多倍,下塘后,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很快就被鱼苗吃光,先采用人工的办法在投喂点投放少量饲料,等有大量鱼苗摄食时开始使用自动投饵机驯化,方法和商品鱼养殖用自动投饵机驯化一样。

6.科学防病技术:在做好池塘、水源、鱼种消毒后,定期在池塘中泼洒和在饲料中添加防治细菌、寄生虫的药物,控制鱼病发生。

8. 我国最早的养鱼方式

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鱼类,养殖的虾类有罗氏沼虾、海南大虾等,养殖的蟹类主要是河蟹。2、目前,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鲮、非鲫等经济性鱼类。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3、特点一般面积较小而分布广泛;适于精养,集约化程度较高,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以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较高;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按养殖场所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江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微流水养殖等;按集约化程度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4、池塘养鱼一般指在面积较小的封闭水体中的鱼类养殖。这种经常处于静水状态的小型水体,多由人工开挖或天然水潭改造而成,面积一般数亩到数十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养鱼方式。池塘水体较小,水质容易控制,养殖技术也易掌握,是历来群众性养鱼的主要方式。池塘养鱼具有静水养鱼的特点,适宜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种类进行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诱饵,同时还可以使用施肥的方法来培养天然饵料,特别适宜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状。5、湖泊河道养鱼指在中小型湖泊或河道的进出水口建筑拦鱼设施,进行养鱼。主要利用天然饵料,辅以人工施肥投饵。6、水库养鱼利用各种类型的水库养殖鱼类。在小型的农田灌溉水库,凡可以防逃、容易捕捞的,可采取池塘养鱼方式。一般较大的平原水库,常采取湖泊、河道方式经营。大型综合水库,主要繁殖保护鱼类资源,辅以少量的人工放养。在水库的库湾修建堤坝或拦网,将其与水库主体部分分开,在被拦的库湾中养鱼,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水库的渔业产量。7、稻田养鱼利用水稻田进行养鱼,既可增加鱼产量,又可消除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疏松土壤,肥沃稻田,增加水稻产量。用于养鱼的稻田必须水源充足,田埂坚实,稻田进出口要有拦鱼设备,田内要开挖鱼沟和鱼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