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红鹦鹉习性,|血红鹦鹉注意事项

1 血红鹦鹉价格

血红鹦鹉价格

  1、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2)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2)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15~30分钟。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轮虫病,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

2 血红鹦鹉怎么养

  人工饲养鹦鹉鱼,喂食能增色的颗粒饲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鹦鹉鱼的褪色问题。当然也有些鹦鹉鱼胆子小,会出现不进食的情况,这就需要鱼友们慢慢调教了。

  鹦鹉鱼的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3 血红鹦鹉的寿命

  饲养鹦鹉鱼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鹦鹉鱼开始发白,原有的鲜艳的体色变得越来越淡,其实这和饲养鹦鹉鱼的水质以及喂食的饲料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饲养鹦鹉鱼应该如何为他们调配处合适的水环境呢?

  鹦鹉鱼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鹦鹉鱼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 0~3 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 5~2 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由于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因此,饲养鹦鹉鱼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鹦鹉鱼会织自己的睡衣,他们织睡衣的方式像蚕吐丝做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其睡衣。有时它的睡衣织得太硬,早上睡醒后嘴巴咬不开,便会憋死在里面。

4 血红鹦鹉简介

血红鹦鹉简介

  血红鹦鹉鱼性情温和,可与大型鱼一起饲养,血红鹦鹉鱼体长为10~15厘米,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鱼杂交而成。雄鱼体色血红,背鳍、臀鳍末梢尖长;雌鱼的体色要比雄鱼但,腹部肥圆。繁殖水温26~28℃,弱酸性软水。繁殖时应在繁殖箱内放置一个倒扣的花盆。

  产地

  中国台湾

  水温 25~30℃

  PH 6.4~7.5

  鹦鹉鱼由于其嘴型酷似鹦鹉的嘴型而得名,成年的鹦鹉鱼体长可达1.2公尺,体重可达20公斤。鹦鹉鱼在野生环境下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所以人工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