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猫抓脖子_小猫抓脖子怎么回事

关于小猫抓脖子,简要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不能,大猫的体重到达4公斤以上就不能够拎脖子的,因为猫咪拎脖子起来后,脖子部位拎起来的皮肤会受到整个身子体重的拉扯,容易承受不住,猫咪被拎脖子就会安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小时候小猫就是被母猫叼着脖子部位来移动位置的,这个动作会让它们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可以。

(2)猫的脸颊、下巴下面、脑袋后面分布着散发气味的腺体,当你挠挠那些部位的时候,猫就会散发出自己的气味,同时猫咪脖子这些部位又都是容易痒痒的地方,所以,生活中猫咪也会乐意接受人们的抓挠,特别是抓挠它的脖子等部位,当猫咪放松的时候,你去抓挠它的脖子,会让它更放松,同时可以缓解痒痒的感觉,当然,抓挠猫咪的脖子,动作应该轻柔,千万不能用力的去掐它哦。

(3)首先,猫咪挠脖子两侧,肯定是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导致的,具体是什么原因要具体分析,皮肤干燥,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猫咪的身上可能会出现皮屑和瘙痒的情况,感染寄生虫,猫咪感染虱子跳蚤等体外寄生虫,这会让猫咪感到瘙痒难忍,需要不停的抓挠,散发气味,猫咪脖子部位是它身体最容易痒的地方。

(4)可以,首先拎猫咪脖子是为了保护猫咪,不让猫咪乱抓乱动,脖子的位置是猫咪的头和四肢都不容易抓到的地方,一般来说,对于没有特别强攻击力的猫咪来说。

捏一下你自己的后颈试一下就知道了。

不太清楚你家猫的情况,有几种情况猫会反抗:1,你捏错地方了。2,后颈有伤。3,跟你关系不好。另外就可能是特例了,不排除有些猫就是不喜欢被捏。

挠不舒服,或者就是不喜欢,我家喵就不喜欢挠,每次挠刚几下还好,多了,就使劲晃悠脑袋不让挠,臭毛病就是了,没啥事,气急了,就挠它很多次,让它不让挠,哈哈。

如果你是一只猫咪的家长,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猫咪调皮捣蛋,你费劲心机想要抓住他教训一番却是无计可施,最后你和猫咪都精疲力竭的倒在一边,你冷不丁的伸出手,抓住了猫的后脖子,猫咪突然就停止了挣扎,乖乖的一动不动。

猫咪被抓住后脖子之后就不会动弹,然而,是不是所有猫咪都是这样的呢?

折耳猫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折耳猫。 养折耳猫的是一位尹先生,这只折耳猫已经在家养了一年半了。平日里虽说比较乖巧,但还是会不小心抓伤到主人。尹先生表示只要避开猫咪的警惕部位就不会伤人,可是并不能阻止它乱动啊!那么抓脖子后面能让它像视频中那样一动不动吗?  

结果尹先生抓住小猫之后,这只折耳猫真的就像是被点了穴一样,四肢张开,不动弹了。那会不会是小猫认主人呢?接下来

通过第一只小猫的亲自体验,我们发现,抓住小猫脖子后面的皮肉的方法还真是有点用,只不过维持的时间有点短。

挪威森林猫

我们再看看一只挪威森林猫。它的个头可比折耳大了不少。

结果这只12岁龄的猫咪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被抓住脖子后面的皮肉拎起来之后,也是四肢张开不动弹了。

接下来是第三只实验的小猫。这是一只成年暹罗猫,在被同样抓住脖子后面的肉的时候,这只暹罗猫该怎么动,还怎么动。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有的小猫真的不动了,有的小猫却完全没有作用呢?

其实不同的猫是有个体差异的,一般来说,多数的猫咪在被抓住脖子后面的皮肉的时候,确实会出现比较安静,甚至完全不动的情况。   

因为大猫抚育小猫的时候都是直接叼脖子,它以为是妈妈在叼着它呢,乱动它要掉下来摔着,所以它是不会动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它不愿意。因为猫咪只是一个姿势就不舒服了。   

也就是说,被抓住脖子后面的皮肉后猫咪变得安静其实是一种遗传反应,但是因为人手的感觉毕竟不同于猫妈妈叼起孩子的感觉,所以猫咪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原样。而至于像第三只实验猫咪那样,从被抓一开始就乱动的小猫,则很有可能跟它个体之前的经历有关。

一群日本的神经生物家研究了“动物在被母亲叼起”时一系列生理反应后发现,相似的“镇静效果”不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类婴儿中同样存在。“镇静效果”中最典型且在人类和小鼠间相似的三个生理反应是:停止哭泣,顺从以及心跳减速。

这个研究意义重大,重大在于“物种间生理反应的一致性”可以让科学家们通过小鼠(而不是人类婴儿)来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本文试图回答的“一个夹子冻住一只猫”的问题,还回答了与我们人类更为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婴儿哭泣时抱起晃动可以让婴儿安静下来”。

实验中,他们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动作感受的神经,这之后由“被叼起”而产生的“镇静效果”就减弱了。同时,手术移除大脑的一部分以干扰小脑皮质的传入信号也会延长母鼠使幼鼠镇定下来的时间。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后方被叼住,幼鼠就不会蜷起身来;如果小脑不能接受到信号,幼鼠就不会出现顺从。而心跳的减弱和身体姿势上的改变则是由副交感神经以及小脑的传出神经来直接实现。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得幼鼠安静、顺从、蜷起身体,方便母鼠将它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

并不是猫咪脖子后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后方的感受神经使得小猫获得“我被叼起来了”的信号;而随后出现的与被点穴类似的生理反应并不是因为“神经通道被阻断”,而是因为来自大脑的信号引导他们出现方便麻麻转移自己的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