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兔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野兔,所以它们的繁殖能力更强,生长速度也更快。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兔子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已经濒临灭绝。不过,在我我们国内,还是有一些地方可以看到野兔的身影,比如四川、湖北、陕西等地。那么,你知道在中国最适合养兔子的地方是哪里吗?答案就是广西南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南宁不仅有大面积的草地,而且还有很多兔子的天堂。
许多动物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化出了从地下寻找食物或建造居所的本领。这些动物形态各异,但个个都是洞穴挖掘高手。
柔软的“钻洞绳子”
蚯蚓
别看蚯蚓软软的一条,没手没脚,却以挖洞为生。它们的挖掘工具是嘴巴。蚯蚓头部有一个类似嘴巴的结构,在钻洞时把泥土吞入肚中,在肚中消化随泥土进入的腐食、真菌、细菌等有机物,并把废物排泄出来。依靠这种“边吃边拉”的挖洞技术,蚯蚓最深能挖到2米深。
蚓螈
在热带雨林生活着一种身体粗大、浑身黏液的“蚯蚓”,它其实是一种两栖动物——蚓螈。蚓螈的体长从10厘米至1米多不等,虽然也没有四肢,但它拥有坚硬的头骨;它的眼睛已经完全退化,只靠头部两侧的伸缩式“触须”感知周围。蚓螈在地下挖洞也很容易,坚硬的头骨可以冲开土块,皮肤上的黏液也能大大减少与土块的摩擦。大多数蚓螈能挖到0.3~0.5米深。
会打洞的“老鼠”
鼢鼠
俗话说“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说明挖洞一直是老鼠的看家本领。鼢(fén)鼠是老鼠的亲戚,同属于啮齿动物,主要在地下生活,以植物根茎为食。鼢鼠的耳朵和眼睛都很小,几乎没有视力,故而又得名“瞎耗子”。但鼢鼠有一双发达的前爪,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配合嘴上的大门牙,它会给自己挖出一个复杂的“地下豪宅”,包括“卧室”“厕所”“仓库”以及多条出入通道等,总长度可达数十米。
鼹鼠
比起鼢鼠,鼹(yǎn)鼠的挖掘技术更是强中之强。鼹鼠和老鼠没关系,它不属于啮齿动物,而是食虫类动物, 与刺猬是亲戚。鼹鼠的身体结构对于挖掘而言更加“专业”,躯干呈圆筒形,皮毛柔软润滑有弹性,眼睛和耳朵也缩到几乎没有。它还具备一双宽厚的外翻前掌,五根指头一字排开,增加了前脚掌的挖掘面。而且,一般动物挖土是用爪子往下刨,鼹鼠则像游泳一样用两只前掌往两侧交替刨土,速度非常快。体长10厘米的鼹鼠能在1小时内挖出4.5米长的洞穴。
能挖洞的“食蚁兄弟”
穿山甲
穿山甲虽然不能像名字一样,穿过山体,但它也拥有强壮的前肢和锐利的爪子,能轻松挖开土层。这种挖洞的本事是为了觅食。穿山甲主要以蚂蚁、白蚁为食,通过爪子迅速挖开地下的蚁巢,然后用长而粘的舌头将大量蚂蚁舀入嘴里。穿山甲有一身甲片,坚硬光滑,不光能防身,还能减少挖掘的阻力,使其在泥土中挖出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
土豚
生活在非洲草原的土豚也是食蚁专业户,它的个头比穿山甲大很多,从头到尾有2米多长,重80千克,嘴巴长长的呈管状,身体长着黑色的绒毛,整体看上去像一只小猪。土豚的打洞速度飞快,5分钟就能挖出一条近1米长的洞道,它挖出来的洞穴长达十几米,还时不时喜欢另挖一个新洞搬家。它用粗壮的四肢和趾爪可以破坏非洲草原上硬似水泥的白蚁穴,在抓破蚁丘后,用细长的舌头粘食四散奔跑的白蚁,一只土豚平均每天可以吃掉5万只白蚁。
聪明的挖洞萌物
耳廓狐
这只“萌物”名叫耳廓狐,身体如小猫般大小,但它是狐狸属的动物。其巨大的耳朵长度可达15厘米,通过大耳朵,耳廓狐能极好地散热,并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可爱的耳廓狐也是打洞高手,它用铁铲一样的前肢快速刨土,能挖出一条长度近10米的洞道;耳廓狐会捡拾洞穴附近的灌木枝,带回洞穴作为支撑物,防止洞穴坍塌,还会捡灌木的叶子当作“垫子”,使家里变得更加舒适。
鼠兔
这种动物看起来既像老鼠又像兔子,故而得名“鼠兔”,但它和兔子的亲缘关系更近。鼠兔建造的洞穴可分为两种,其中复杂的洞穴附带好几个逃生出口,内部道路四通八达,总长在6米以上,空间极大;简单的洞穴是一种“哨所”,分散在复杂洞穴周围较远的地方,只有一个入口,当被敌人突袭时,鼠兔可以迅速躲入洞内,即使敌人能够钻入,因为洞穴的天花板很薄,鼠兔也会用细爪抓破这层薄薄的土层,然后逃之夭夭。